来源:小曹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核心岗位,从业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绩效管理,企业及员工无法得到持续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将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在实行“绩效管理”,然而更多的是实行以“考核”为目的的绩效评估制度,企业组织内部容易产生操弄考核系统的现象,因此也让人对于评量结果的客观性产生质疑。一些企业打着绩效考核的口号,却完全误用绩效的真正内涵。到底怎样才能有效绩效管理,我们将深入讨论。
一、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企业健康发展
国内知名医药上市公司康缘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周晓峰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他所负责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作为大型医药企业,大部分员工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主要负责的是集团及全资公司高管们的绩效管理,集团公司制定整体的绩效目标,将绩效目标分配到集团全资公司,与全资公司高管形成绩效体系管理,通过树立以经营效果为绩效管理的导向,建立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关键性指标完成关键性业绩,这样完成高管们的绩效考核。在全资公司的团队下面有一套针对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的考核机制,员工的绩效管理主要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随着管理层下达的绩效目标而进行,这样以达到工作目标的实现,测定员工在岗位的工作效果。”
据周晓峰介绍,在2011年集团公司在绩效管理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企业作出了实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绩效管理的方式从“一刀切”转变到“尊重个体”价值的实现。
以前,公司的业务部门(包括项目部、研发部和市场部)都和后台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一样,除非在外地项目期、调研访谈或外出拜访客户,都必须实行坐班制,严格按照公司的行为规范进行考核,在工作时间和办公地点上进行限制,导致很多员工心生不满,人员流动率高居不下。经过一年的努力和调整,针对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业务性质,适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譬如对业务部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可自由安排时间和办公地点,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人员流动率也大大减少。
2.是绩效管理的重点从强化量化指标转变到量化与质化的并重。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宜一味追求量化,而且其绩效结果的取得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或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有些工作甚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会马上产生效益。因此,工作成果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出来,更加增加了绩效管理和考核的难度。考虑到员工工作过程复杂,绩效有较明显的复合性的特点,因此,集团决定转变思路,综合考评其工作过程与行为结果,赋予各自不同的权重,譬如,新入职或者工作经验较缺乏的员工工作过程的考核系数较大,而对于项目主要负责人其行为结果的考核系数较大,而且这两者的系数是根据员工在各项目或业务中的岗责动态变化的。这一举措也大大提高了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http://www.chinametp.com/
上一篇:小心企业培训潜规则
下一篇:绩效管理四大误区 你占了几个?